图文 介绍
主持人
2021-01-19 10:12:37

直播到此结束,感谢大家观看!

主持人
2021-01-19 10:12:07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从两个“新”、三个“循环”、四个“层”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做了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制定具体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使新发展格局变为现实、落到实处。

微信截图_20210119101408.png

主持人
2021-01-19 10:09:52

(四)开放层: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将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强大支撑,深入参与引领国际经济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谈了六方面重要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他强调,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一要高质量的引进来。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扩大进口,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集聚更多高质量外资企业。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自由贸易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二要高水平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尤其是去年11月15日,我国积极参与并签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2月30日,经历了30多轮磋商,7年时间,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终于达成。这都将为我们企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4.png


主持人
2021-01-19 10:08:05

(三)动力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畅通大循环是难以做到的。增强发展动力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每次谈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几乎都要提到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体系,首先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我们既要有“0-1”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又要有“1-100”的技术转化创新和“100-100万”的成果转化。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二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源泉在于创新人才的培育。我国拥有庞大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为什么世界原创技术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缺少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脱颖而出的生态氛围,无疑是最重要原因之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按照科研活动自身的规律行事已经成为培养造就一批世界顶尖创新人才的关键。

3创新.png

微信图片_20210119101100.png

主持人
2021-01-19 10:05:42

(二)需求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超大规模市场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要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就要着力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一继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改善国内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扩大内需规模和优化内需结构。在经济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中,最大的瓶颈是分配和消费,及其背后的收入。所以,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让大家的口袋“鼓”起来,这是解决消费者有能力消费的问题。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解决消费者敢消费的问题,就是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老了之后怎么办?生病了之后怎么办?失业了之后怎么办?等等,那把这些“怎么办”给解决掉,解除后顾之忧,有钱之后敢花。三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这是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的问题。比如,网上消费快速发展,使消费活动面对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减弱,“指尖消费”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云经济”“云消费”、无接触交易服务等发展较快,表明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是提升消费的新增长点。四拓展投资空间。投资需求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看,拓展投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新一重”。“两新”中第一个“新”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这一方面的投资从现实来看是投资需求、是内需,但是这些基础设施一旦建成之后,会支撑我们未来在一个更高水平上实现发展。比如,5G基站建成之后,为未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工厂等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所以,基础设施非常重要,从当下来看是需求,但从未来发展来看,会提升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第二个“新”指的是新型城镇化。一重是指重大的交通、水利工程等。通过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主持人
2021-01-19 10:01:52

(一)供给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上,总书记都从改革角度提出要求,而且是力度更大、层次更深、范围更广的改革。因此,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为什么要强调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主要是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讲,“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市也正在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运用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应用。如东华水泥公司携手阿里云组建水泥“工业大脑”,推动企业从传统建材业向大数据服务业转型,将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建材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从“产业智慧化”走向“智慧产业化”,实现由“卖水泥”向“卖大脑”转变。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444.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57:50

三、全面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

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按照这个逻辑,我把重点任务归纳为四个“层”:

需求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供给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动力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开放层: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主持人
2021-01-19 09:56:35

新发展格局绝非空中楼阁,而是从我国较长时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走出来的;也不是被动应对,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主动作为,是长期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那么,怎么来理解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呢?我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循环、大循环、双循环。

循环是打通堵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以及国内国际的循环。因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个循环系统畅通,经济发展就有利。反之,哪个环节阻滞,上下游都受影响。

大循环是对国家经济整体格局而言的,是国民经济的整体循环。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层层要搞什么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方保护和小而全。作为地方要找准在新发展格局当中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特有的优势,要撤除有形无形的市场分割的壁垒,共同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这也是江敦涛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第一期开班式的讲话中强调的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因此,不要将宏观的大循环理解成局部的、某个地区、某个省、某个县的一种循环。

双循环就是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不是相互隔离、彼此独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理解这个关键词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国际大循环的基础和保证。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这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也有利于带动和激活国际循环。二是国际大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外延和补充,具有促进和带动作用。三是统筹“双循环”,形成一个整体循环。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也就是说,我们虽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但绝不是关门封闭、孤立运行的国内循环,所以,不要把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分割,是双循环,不是单循环。

总的来讲,新发展格局是遵循现代大国经济崛起的一般规律的产物。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大国经济史都表明,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任何经济大国的成长都需经历由弱到强、由“以外促内”转向“以内促外”的必然调整,大国经济崛起最为关键的标志就是构建出安全、可控、富有弹性韧性、以内为主、控制世界经济关键环节的经济体系。

6.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52:09

二、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

要想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就需要对我国发展格局的演进进行一个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我找到四个关键的时间点:

第一个,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国际生存大环境较为恶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念,经济主要是国内循环,进出口的规模很小,占比较低,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小。

第二个,改革开放后,我们敞开国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比重。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深度参与国际分工,逐步形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战略,什么意思呢?两头在外指的是将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放入国际市场,大进大出指的是将国内的经济循环扩展到国外,就是说我们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世界工厂”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循环。

第三个,2008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发展格局演变的一个分水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各个国家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开始保护外需,就像这张图片,大家都在圈起自己的池子养自己的鱼,中国只能在外面看着,稍有动作就对你进行各种贸易调查。有个统计数据,从2006-2015年,10年的时间,WTO里各种贸易纠纷案件1/3是跟中国打的。当然,这个摩擦和美国现在和我们搞贸易摩擦、贸易战是两回事,那属于WTO常规的经济次序里产生的摩擦。面对这样严峻的外部环境、外部冲击,我们把扩大内需作为基本的立足点,把经济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国内需求,也就是转向国内大循环。

第四个,2020年。这是党中央明确提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决策并不断丰富完善的重要时间节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大家看这张时间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2020年的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阐述了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第一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5月、7月、8月、9月,在企业家座谈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和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又频频强调这个问题。尤其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新发展格局不是一项短期考虑,而是“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的,这也意味着“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对“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工作产生重要影响。2020年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全面安排,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

5.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47:59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突出矛盾的必然之举。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比如,实体经济结构方面,中国长期面临产能过剩局面,但供给难以满足需求,不少高品质商品还需依靠外部渠道才能获得满足;区域层面,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行业层面,金融业和房地产扩张与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形成反差;企业层面,民营经济发展常常面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生存空间小于国有企业。再比如,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意味着中国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大约有6亿人口处于人均约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水平,这部分人口的消费水平相应也很低。因此,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缓解结构性失衡,立足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也是应对突出矛盾,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新矛盾新挑战。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是我们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以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向好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微信截图_20210119094951.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44:43

(二)新的国内发展要求

第一,中国已经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条件。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已经居世界前列。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已经形成超大规模的大国经济基础。“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际上,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总量上来观察,我国已经具备了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基础条件。从生产供给看,我国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2.23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所在。尤其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我们来看这张图片,这是2007年-2019年“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中,出口有7个年份是负数,相应的投资+消费也就是我们说的内需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100%,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今,消费持续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当中的第一驱动力。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同时,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降低。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回落的过程。1990年的首次达到30%,1994年突破40%,2002年突破50%,2006年更是达到64%的高点。这个时间区间,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区间。而从2007年开始,我们迅速转入了外贸依存度的下降区间。2008年为60.2%,2011年进一步回落至50.1%,2019年则已经回落到31.8%。总体而言,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市场,具有满足规模经济、集聚经济要素的条件,具备依靠国内经济循环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10119094812.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40:32

1月20日中午,拜登将宣誓就职,从拜登的几次演讲和他的团队构成来看,拜登在对待中国问题上,跟特朗普相比,对华遏制不变,但方式方法有变。那么,为什么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要遏制中国,原因在哪?根本原因是中美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矛盾,美国的政治精英、金融大鳄、知识精英在阻击中国崛起上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不管我们想不想、愿意与否、接受与否,作为国家意志美国认为中美的矛盾是结构性的,结构性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顺势而为调整经济发展路径,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韧性,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119094445.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38:52

第二,主因:中美全方位的战略竞争。中美关系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之一,但从2018年中美之间出现的经贸摩擦开始,两国关系眼见着开始在各个领域冲突增多,美国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后,纷争更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具体。2017年12月18日,美国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33次提到中国,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3个月后,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总统签署总统令,发起了“对华贸易战”。三年来,美国相继挑起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在军事上深化针对中国的部署,政治上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质疑中国的政治体制。在这套“组合拳”中,美国主要以贸易战为核心,这里我也做了一个时间轴,中美贸易摩擦经过了23个月、进行了13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双方牵头人进行了20多次通话,两国元首更是2次会晤、7次通话,终于在2020年1月15日,中美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落实出现了困难,中美关系加速下滑。

主要表现为三大新矛盾:一是美国甩锅中国,发起了对华舆论战和法律索赔战。二是在中国新冠疫情最困难之际,美国不仅袖手旁观,而且抬高对中国批评的调门,纠缠华为5G、香港、新疆等问题,强势要求欧洲人站队,试图形成对中国战略竞争的西方统一立场。三是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海外部署的军事力量面临病毒威胁,不得不减少在全球的行动,但是为了防范中国“借机填补战略真空”,反而增加了在南海、台海、东海针对中国的巡航、侦察频率和挑衅力度。

3.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34:25

三是加剧了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环境治理体系从过去的相对稳定,到今天变为复杂严峻,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传统全球化发端于二战结束后的《关贸总协定》(GATT)。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1996年正式取代了GATT临时机构。从GATT开始时的23个成员到WTO目前的164个成员,生动诠释了全球化的成就。但无论是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多的美国,还是被美国金融霸权反复“剪羊毛”的其他国家,都期望构建一种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美国作为传统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国,现在以“美国优先”“断链”“退群”“贸易战”等不断掀起“逆全球化”。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宣布退出TPP,之后开始了一系列“退群”行动,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等。英国经过7年酝酿、论证、公投、谈判,终于在2020年12月24日与欧盟达成“分手协议”。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各国空前重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技术保护,拒绝外资对这类企业收购。传统全球化已经难以为继,疫情更加深了国际治理体系的变革。

2.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32:36

二是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重构。实际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英国等制造业相对于金融业偏弱的国家,均提出重新振兴本国制造业的计划,采取税收优惠等各种措施吸引布局海外的制造业回归和发展新兴制造业。为打压竞争者,美国政府对对其贸易顺差较大国家接连挑起贸易争端,以重新谈判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或双边贸易协定取代WTO规则,甚至推动与我国技术脱钩,肆意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极大破坏。疫情期间,美国允诺250亿美元、日本允诺2200亿日元,补贴本国制造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本国。与此同时,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采取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准备迎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带来的外商投资机遇。所以,这次疫情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重整会加强,全球产业链进一步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化趋势。

主持人
2021-01-19 09:31:28

第一,诱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加剧了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大裂变。主要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创了世界经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深度衰退。主要国际机构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都不乐观。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这是2020年6月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对全球经济的预测。可以看到,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将萎缩4.9%,经合组织预测如果发生二次疫情,全球经济将萎缩7.6%。美国、法国等国出现了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严重的季度性经济衰退,世界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微信截图_20210119093407.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29:49

(一)新的国际经济环境

关于国际环境,规划《建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这段话点明了我们目前国际经济环境面临的新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新变化呢?两个方面原因:第一,诱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第二,主因:中美全方位的战略竞争。

1.png


主持人
2021-01-19 09:29:03

一、充分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主动作为,是长期战略。从“国际大循环”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转变,这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基础。

主要表现为两个“新”。


主持人
2021-01-19 09:27:51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党史直播间,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最新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以来多次强调的重要问题,对于“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什么、新在哪?怎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节课我就针对这样三个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谈。

微信截图_20210119093051.png


主持人
2021-01-19 08:52:58

33995d9554e656.jpg


主持人
2021-01-18 09:18:23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大亮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战略定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以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什么、新在哪?怎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月19日上午9:30,新一期《淄博党史直播间》开播!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副教授于菲菲开讲,深入讲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以及重点任务。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大亮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战略定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以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什么、新在哪?怎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月19日上午9:30,新一期《淄博党史直播间》开播!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副教授于菲菲开讲,深入讲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以及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