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介绍
主持人
2020-12-04 09:57:58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主持人
2020-12-04 09:56:31

怎么学习和理解这六个新?要和十三五规划对照着学,新在哪儿?为什么新?

整体表述:

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三个方面的表述基本保留,“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三条都是新的概括。“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与“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对应的表述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变化表明我们新的目标制定更加务实,不再简单地以GDP增速作为主要发展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最后一个主要目标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现在看来,中央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制度成就,而是开启了新的改革步伐。各方面制度本身的成熟或定型不是目的,关键要落足于国家治理成效的提升。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部分,有两点新表述十分值得重视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是在党的最高文件层面上第一次对科技工作赋予了“战略力量”的重大属性。此前“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提法是“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表述还是不够清晰。二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这是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性认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尽管也提到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指出要“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单独集中论述。从“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技术、人才、资金)向企业聚集”这句话来看,企业在未来科技创新领域的作用可能不仅仅是“主体”,而是将扮演“中心”的角色。

“十四五”规划建议将产业链和供应链放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位置。特别是“供应链”的概念在建议中出现了8次,明显是针对美国的华为芯片禁令做出的反应。科技自立自强的呼声日高,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最关键因素。

从规划建议可以看出,我们将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体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过去5年我们有三大攻坚战,排在首位的,脱贫攻坚的攻坚战,这场攻坚战就要打完了,十四五这五年有没有一场跟过去5年同等重要、同等力度的攻坚战?有的,就是总书记在五中全会前已经讲到了,说我们要集中力量打一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在22条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没提金融创新,重新定义了金融的功能。主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所以,学习和理解十四五的目标,放在15年后建成现代化国家、和30年后建成现代化强国上来理解,目标的制定是立足五年,但着眼的15年,30年以后的事,是关系到怎么开好局的问题。

5959595959.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48:17

六个近期目标:勾画“十四五”发展新图景

 “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目标怎么制定?

规划《建议》用六个“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六个新”发展目标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局,体现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对发展阶段的充分把握,对发展格局的成熟驾驭。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遵循,顺应了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

67676767.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46:02

五大新发展理念:指引“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实践层面怎么贯彻)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新发展理念很好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观,而这次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的12项重点任务,也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

一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

规划《建议》把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二是对绿色发展会有更高的要求。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会迈过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民会更关注生活的质量,对环境、对绿色发展会有更高的要求,更加突出用绿色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污染和排放,改善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是更加突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全会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必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是更加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五是共享增加了新的内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43434343.png

35353535.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41:22

“四个全面”新布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并提,形成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6年过去了,“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战略布局的表述要做出调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

意味着什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居于引领地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其他三个“全面”虽然文字表述上没有变化,但每个方面都随之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改革:“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的,要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法治: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这一目标相适应,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治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继续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同时,我们党必须一以贯之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更加突出政治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这样,四个全面中,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宣告中国即将开启崭新的发展征程,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阶段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

2232323.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37:52

如何构建新格局?

全会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怎么畅通呢?五点:一是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适应消费新需求;二是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三是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产业链韧性;四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流通体系;五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第二,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经济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国际循环也同样重要。目前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按市场汇率计算,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市场汇率计算,201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16.4%。所以,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国内循环,但也要充分利用那83.6%的国际市场。

所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还要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内循环多畅通,外循环就会有多大,必须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关系。这既有利于中国自身稳定发展,也将为各国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带来更多机遇。

第三,必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打造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19191919.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35:13

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

什么是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提出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后又在多个场合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这次中央全会,把“新发展格局”正式写入党的文件,并对此作出明确部署。

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其复杂程度与严峻程度是改革开放前四十年来所罕见的。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深陷“长期性停滞”格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需求不仅增长疲弱,而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所以原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格局必须要打破。

另一方面,从2018年3月起,全球经贸摩擦持续加剧。目前这一多边摩擦已经由贸易向投资、人才、科技、金融与地缘政治领域扩展,并且越来越具有长期化和持续化的特征。以中美为例,由于经济相互融合程度很高,中美全面脱钩的概率并不大,但在高科技领域他有着很强的动力去实现中美的脱钩,通过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比如对华为的制裁),试图削弱中国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后发优势”,并努力将中美技术差距锁定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重大转变,中国经济必须要依赖内需来驱动增长,同时通过激发国内技术自主创新来对特定高科技产品实施进口替代。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必然会降低,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需的挖掘程度。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率)已经由2006年62.4%下降至2019年的31.8%;货物与服务贸易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拉动也由1994年至2007年期间的年均0.8个百分点下降至2008年至2019年期间的年均-0.4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上升,中国经济增长必然越来越依赖国内需求的支撑,由“以外促内”转向“以内促外”,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由此看来,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大变革时代各种危机和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在民族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结构性、趋势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161616161616.png

1821817.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32:16

淄博是个老工业城市,在区域竞争转型升级中,因包袱沉重,资源枯竭,陷入“旧动能不管用,新动能不会用”的窘境。突破口在哪儿?淄博传统产业占比七成,不可能全部抛弃,它们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淄博人的饭碗。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在重点领域打造新的经济业态。2020年4月16日,淄博市召开全市重点改革攻坚动员会议,围绕推进“六大赋能行动”和高质量发展“十ニ大攻坚行动”,全面部署了十五大重点改革攻坚任务,以重点改革大攻坚,实现全局工作大突破。

所以新经济大会的合作方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发展新经济不是一味地追求新,发展新经济的核心是为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而新经济的核心是观念。之所以选择淄博作为“哪吒企业”研究报告的首发地,不是因为淄博哪吒企业有多少,而是淄博市委、市政府对新经济的认知和举措令人动容。”

海尔集团总裁、董事局副主席周云杰说:“淄博是一个为了发展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敢下本钱的城市。我们将倾尽资源力量,聚焦新经济所需,大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环境,努力把淄博建设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育壮大、最适宜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新宠之地’,打造国内重要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跃区。”

伴随着淄博人思路的打破,理念的更新,一个老工业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就需要在新理念的引领下,确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手段和发展举措。

1313131313.png

151515151515.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29:29

目前我国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经济面临转型,怎么转?发展新经济。

新发展理念引领了新经济的发展,同时它又是新经济题中应有之义。新经济意味着发展理念、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制度环境、监管方法的全新变革。在实际的操作中更能体现它的意义,淄博的新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0月18日上午,淄博新经济发展大会成功在淄博会展中心举行。这是淄博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也是淄博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大平台,标志着淄博新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据了解,淄博是全国第三个举办新经济大会的城市,另外两个是成都和厦门,并且在这次大会上发布了《新经济 新物种 中国“哪吒企业”研究报告(2020)》是全国首发。第一次面向国内外推出中国哪吒企业群体。为什么会选择淄博?背后就是因为新理念的引领,使淄博人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在老工业城市改造升级过程中,在新经济创新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从而引起外界的瞩目。

10101010.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26:58

怎样才能成功地渡过这个阶段?

首先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是指引。

5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谋划13五时,为了解决三高一低的问题,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总书记说:“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十三五”时期的实践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完全是科学的、正确的。在此基础上,这次的建议在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部分有三次提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涉及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统筹解决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又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和战略引领性。

88888888888888.png

99999999999999.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24:44

新发展阶段是怎么样的一个阶段呢?

全会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有利的因素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这是大势。不利的因素是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影响等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科技竞争越来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方面,可能重构全球经济格局和创新版图,进一步影响甚至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

从国内看,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体来说,呈现“八期叠加”特征。其中,有利的因素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不利的因素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

6666666666666666.png

77777777777777.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22:22

三个“新”贯穿全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仔细研读规划《建议》,有一条贯通全文的主线,就是这三个“新”,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也是这三个“新”。

新发展阶段指什么?

中国共产党即将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党中央如何判断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今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作出这个重要论断:“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指什么?全会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新的重大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为新阶段谋划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44444444444444444444.png

555555555555555555.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20:11

怎么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一,从外围上,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第二,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第三,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第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这样看,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是把法码只放在安全上,把发展摆在次要位置上,而是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

所以,全会从“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十五年的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理念,既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

333333333333333333.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18:12

统筹好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

站在历史关口,一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边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走好下一程?贯穿规划《建议》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这涉及到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观是什么?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国家对国家安全的主观认识,包括对所处安全环境的评估,对所面临安全威胁的判断,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认识,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对国家安全目标的确定,对维护国家安全手段的选择等方面。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后来,党的十九大明确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提了出来。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经常把“安全”与“发展”放在一起来提,已成为一种常态。

这充分说明,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纵深发展,影响和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安全”因素也在增加,“安全”与“发展”已经构成一对显著的矛盾关系。

2222.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17:13

这样看,和十九大报告现代化目标相比增加了三个新目标:第一条增加了国家实力目标,第六条增加了对外开放目标,第八条增加了国家安全目标。另外对其他的目标有了新的表述,比如: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原来的提法是挤进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确立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文化强国(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的目标)、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是新提的。再比如,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原来的提法是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原来的提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等,表述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2035年的远景目标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化了。为下一个15年建成现代化强国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主持人
2020-12-04 09:15:35

2035远景目标就是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阶段。

目标是什么,在十九大报告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

分9个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第二,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三,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第四,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第五,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 达峰后 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第六,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第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第八,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九,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111.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12:49

怎么实现四个现代化呢?分两步走

第一步,用 15 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 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第一代领导人的现代化构想。

改革开放后,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两步走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领导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战略安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微信图片_20201204091332.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09:21

什么是现代化?

是指一个国家的成员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本国国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致奋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由原来的“一化” 即“工业化”到“两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社会主义机械化”再到“四个现代化”。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把四个现代化写进了总纲中:“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到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化”的提法有所变动,去掉了交通,最终写进报告里面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这四个现代化。从此,中国正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微信图片_20201204091037.png

主持人
2020-12-04 09:08:17

一个远景目标:聚焦203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一次全会上同时提出五年规划目标和远景目标,这在党的全会历史上是少有的,只有在党和国家面临特殊历史时期、重大历史节点的环境下,才会考虑远景目标的问题。我们国家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现在加上这次,只有两次在研究五年计划的时候同时考虑远景目标。上次是1996年3月在制定 “九五”计划时同时制定了2010年远景目标。这两个远景目标的制定,都是处在两个阶段相衔接的历史节点上,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所以意义十分重大。

共产党的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马上就要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就要开启,未来30年怎么走,第一阶段的15年很重要。全会聚焦2035,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远景目标。

主持人
2020-12-04 09:05:4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的发展新蓝图,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微信图片_20201204090828.png

主持人
2020-12-04 08:46:15
主持人
2020-12-03 16:58:47
淄博党史直播间 | 4日上午市委党校教授在线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2月4日上午9时,新一期《淄博党史直播间》开播!中共淄博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孙丽霞教授将做客直播间,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的发展新蓝图,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全会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学习和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加强学习、锤炼坚强党性、提升能力本领,不负时代要求、不负青春韶华、不负组织重托,把全会精神和各项目标任务切实转化为共同认识和坚定行动。

12月4日上午9时,锁定最新一期《淄博党史直播间》,一起来听孙丽霞教授在线讲党史上党课,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7d16435-2a24b840.jpg

主持人
2020-12-03 16:24:24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12月4日上午9:00,新一期《淄博党史直播间》开播!中共淄博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孙丽霞教授开讲,邀您来一起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12月4日上午9:00,新一期《淄博党史直播间》开播!中共淄博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孙丽霞教授开讲,邀您来一起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7d16435-2a24b840.jpg